上了國中之後,如果孩子接收的訊息,大多是「去讀書、把成績顧好就好、成績為什麼又退步了、別做些對成績沒幫助的事情、...」。我想親子關係只會越來越冷,越來越無話可說。#學業 #壓力 #親子關係 #靠北嘉中
網上看到的一篇文字,放上來讓大家看看、思考。
分數的背後,可能有很多因素,但很多時候,主要關鍵點是「家長的態度與面對方式」。
很努力了卻總是無法前進,所以開始:自我放棄、留級、再留級、休學、退學、嘗試結束生命、結束生命、...這些事情,在我念高中的三年裡,都有遇見。
學生時代,不該只有「分數、成績」。
然而這麼多年下來,家庭、校園裡還是大多數呈現「無解狀態」。
孩子們眼前的「問題、狀況」也絕非短時間內形成,而是長時間的累積。
孩子能「身體健康」,應該是家長們最需要關心、在意之事。
家長們自己也都歷經過學生時期,也都瞭解影響成績的因素有很多,絕非單方面的訊息傳遞,就能讓自己的孩子「完全照指令走」。
孩子們隨著年紀不斷地成長、改變,
家長覺得「幼兒園、國小」階段的方式也能一直持續不變到「國中、高中、大學」階段嗎?
親子間的關係是「家人」,然而在教育現場,卻也能看見向「仇人」的狀況。
當家長們不斷地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別人家的「比較」時,
往往孩子也會用同學們的家長來「比較」自己的家長。
久而久之,彼此間的距離只會越來越遠,問題也越來越難解。
不少有手足的孩子們都曾跟我說,家人對「哥哥、姐姐、弟弟、妹妹」比較好。
我會仔細聽他們描述各項狀況,如果我發現是孩子自身的狀況,那麼引導他幾次,或許就能讓他們有所抒解。
然而,面對「年齡差距」較大的「弟弟、妹妹」時,尤其是當家庭中「重男輕女」的狀況,真的就是「無解」。
青春期的孩子們,真的需要家長們多些耐心,多留意孩子的情緒。
他們不再是「說一就會做一」的階段了。
---------------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