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明就是同一個班級,每天寫出來的準備事項就是會不一樣,尤其是班上有超過一半都是「空白、被打問號、懶...」,不過孩子們、家長們還是不會去改變、注意。
我不喜歡「心血來潮」的家長,想到時就來一句:「麻煩老師每天都幫我檢查孩子是否有確實抄寫、是否有準時完成功課、是否...」。
將心比心,當家長的自己的「一個、兩個」孩子都沒辦法「每天顧好」了,要一個國中導師每天把「29個學生」的每一件小事情都盯好,很奇怪吧??
當遇見「頻率相通」,對於老師的努力、付出、能夠「真正認同、願意支持、並堅持配合」老師的家長,加上「孩子本身」跟老師也能「有所相通、會主動跟老師有來有往的」,這樣的學生才會有所「真正的正向改變」。只要「家長、孩子」其中有一方跟老師沒辦法相通時,不管我再怎麼努力,都很難有所改變的。
關鍵點還是「孩子本身」。就算家長不動、不管,當孩子自己願意主動跟老師有來有往,努力去調整「頻率」跟老師相通時,才有機會。否則家長本身再怎麼努力積極,我跟孩子間一樣不會有所改變。
這個班級中,每天在學校裡,整天跟老師說不到一句話的學生,超過1/3。若非出事情,我得主動找他們來講話,那就超過 1/2 ,可以整天完全不說話互動。
從開學就跟孩子們說,至少這部分,讓自己「記功嘉獎」是可以做到的。結果「差很大」。都快學期末了,能夠做到的有幾個?
延續昨日,今天還是「筠雅」最有感。「偶一為之」很容易,「每日堅持」不容易。「見賢思齊」也不容易。很多孩子聽到老師稱讚別人,他們心裡所想的跟老師想傳達的,希望其他人「能會跟」的想法差很大。
今天中午,抬餐的在路上「打翻菜」,回到教室,又有人「不小心弄倒午餐」,光是全班盛完飯菜花了「21分鐘」,我想要是您家的孩子在家裡這麼離譜,家長們應該很抓狂吧?!
午餐時,國文小老師又來報告「六、七個」缺交、遲交的男孩子們,家長們看到或許就猜到「一定有我家的,唉~」
沒錯!這個班級有「29個孩子」,其中大概有一半,可以每天都有讓我「有事做」,「很多事可做」。
光只會在聯絡簿上寫著:「我們一定會努力跟上狠九班學長姐們」、「我們會超越學長姐們」。
先讓老師,每一天都能「無事可做」,再來把目標提高吧!
------------
週五下午帶「排球社」,是有鐘點費的。
一週兩天朝會、每天放學後、偶而假日,帶「排球隊」,是「沒有鐘點費」,完全義務付出的。
所以,要是你,你覺得哪一種比較好???
帶球隊最大的問題不是「學生們的球技」,而是要處理來自不同年級、不同班級、不同家庭,每個球員的導師、家長都會有不同的想法與支持程度,對於學生們參加「校隊」也會有不同的期望與條件,所以,真的是吃力不討好的「傻子行為」。
只是因為「熱血」。
感恩「紀老」、「張教練」,願意一起努力熱血!
感恩願意在精神、物質、金錢上支持排球隊的家長們、熱心人士們。
大家一起當「傻子」。
自從狠九班的學生們畢業後,每天放學後我得做得事情就更多了。
有時連推球架、整理場地、開燈、...我都得親自去做。
只要老師沒先到場,就是完全不像真正的球隊,就是一堆人拿著球,亂拍、亂玩。根本沒有想打全國賽的樣子。
昨晚真的沒辦法了,就去醫院檢查,醫生一聽到我帶球隊,大概就猜到問題所在了,做過檢查後,「打針、吃藥、熱敷、多休息」。
年紀大了,每天送個幾百顆球,真的越來越吃力了,恢復速度也越來越慢了。
之前幫班上們練習躲避飛盤時,短時間內丟個幾百個盤出去,也覺得很酸很累。
不過,學生們就是如此,「老師不在、他們就亂」,「老師沒喊、他們不動」。
這世代裡,光要遇見「不喊累、不偷懶」的就很難了。更何況要遇見「能主動、有領導力、願意犧牲奉獻」的學生們。
不過,這就是「孩子」,等到他們哪天想通了、明白了,都已經是國中畢業很多年後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