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

20200413:每個學生都來自不一樣的家庭背景,努力珍惜現在還擁有的。

至少來到學校裡,每個學生們是一樣的書包、課桌椅、制服、體育服、午餐。儘管家庭狀況有所差異,珍惜現在的上學日子,也多珍惜你目前還擁有的。

每個學生的家庭狀況,都不一樣,教得學生越多,所知道的事情也就越多。對於某些孩子的行為狀況,詳細瞭解之後,總會多給些包容與機會,因為有些孩子的家庭狀況,真的是一般孩子們所難以想像的。

對於「理所當然」的孩子們來說,每天看到「爸爸、媽媽」就是很平凡又自然的事情。要這、要那個,或許不是開口就能馬上有,但總是能機會能拿到。

不過,

有些孩子每天最「正常進食」的一餐就是學校的「營養午餐」。

有些孩子在假日、課餘時間,最常穿的衣物也是學校的運動服裝。

有些孩子的「爸爸、媽媽」,卻是「院長、老師、爺爺、奶奶、外公、外婆、伯父、姑姑、阿姨、...」其中一個或兩個來幫忙。

但「單親、依親、隔代教養、寄養、...」這些狀況下的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就會比較多狀況嗎?結果就跟一般家庭的孩子們一樣,都有所差異。

有的孩子,很珍惜願意照顧他的長輩,行為表現,更懂事,更會主動幫忙做事。

有的孩子,覺得怕長輩太辛苦,去打工賺錢,幫忙減輕經濟負擔。選擇念「夜校、軍校、警校、簽志願役」。

我能瞭解,在某些時候,你們還是會「羨慕一般的同學們」,但,珍惜現在照顧你的「長輩」,多體恤他們對你的付出。他們願意當你的「父母」,光這一點,就很不容易了。



早上看到一個班級,沒有老師在旁盯著,但是整個班級的孩子們已經有「狠九班以前的那個樣子」了。雖然不是自己的班級,但看到這樣的狀況,還是覺得很棒。

把好的特質,延續傳承著,是很棒的。如果能夠堅持下去,或許學校裡還有機會出現第二次傳奇。

團隊的活動就是得一群人有共識,願意付諸行動,願意一直堅持,才能夠提高機率,創造與眾不同的結果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