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

20110620:不斷地練習




賀「詠軒」參加第五屆現代優質孝行繪畫比賽榮獲「佳作」

隔了一陣子,今天頒獎了。跟之前的比賽,像是:創意進場、班歌或是啦啦舞一樣,如果可以現場頒獎,我想氣氛會比較好。

全年級前二十名的男、女同學都可以獲得獎座一個,這是很棒的禮物了,比起獎狀擺在家中應該更驕傲才是。明年還有一次機會,想要獲得小金人的同學們多努力囉!

不斷地練習,才是改變現在落後的最佳方式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謝謝 321 的盛情款待,上週五的謝師宴,喝的很飽。很可怕的你們,肚子宛如充氣的氣球一樣,無限制的擴大。

謝謝了,轉眼三年就這麼結束了!

因為要趕場,所以沒能看到最後的表演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趕場到學校參加期末的音樂性社團成果發表,看了班上的「國珂、美蓁、盷穎、子千、相妤」上台表演,還有「煒辰」擔任主持工作的表現。

能夠站上舞台是件很棒的事情,可以讓自己名字印在傳單上也是種驕傲!
看見各位的家人們到場加油打氣,應該有所感動與感恩才是。
可惜班上同學出席率低,沒能像其他班級一樣出席踴躍地一起為班上同學吶喊、加油!

整體而言,表演算是不錯,不過觀眾水準則是有待加強。

離開時見到一個角落裡散落一地的表演傳單,唉~~真不知公德心何在?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上週六特地去觀摩一下大場比賽的現場實況,果真是高手如雲。

年紀橫跨幾十歲的人混在一起打球,果真是無國界的比賽。















買這樣的椰子水很怪嗎?想說這樣比較環保,可以省去一個保特瓶的罐子,剩下的椰子殼也可以當作花圃的肥料。不過老闆似乎覺得這樣的客人很怪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班上用心與否,還是可以從很多小事情中看得出來,已經一年了,差距果真是越來越大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今天的好讀週報,學校有兩個畢業的國三生的文章被刊登出來了。

你,從這件事情上,看出了什麼嗎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給他班的「OO」:

當你看見九班不斷地得獎的光鮮榮耀背後,其實有些問題是需要你去瞭解的。

要參加比賽,需要家長們認同這樣花費時間的事情,但如果對於現實的「升學資料」準備與實際地「個人自信」以及「獎狀、獎金」這些點來看,參加比賽是很棒的。

但,很多家長們都會說:不希望老師只在乎學業成績。

但當老師願意花時間陪伴孩子去嘗試學業成績以外的活動時,家長們卻不見的認同與支持,這就是很有趣的現象了。

希望馬兒而肥又要馬兒不吃草,這種奇怪現象其實很普遍。

唸書需要花時間,那參加各項比賽不需要花時間準備、練習嗎?

所以,當你在羨慕九班的同學們有個主動資訊、願意帶學生去參加很多比賽的老師時,得先想到這個前提:
家長們支持與否

而且,參加比賽其實有時會讓自己很無力的。

關於「比賽活動」,我討厭....

討厭被動者。

討厭不斷找藉口推託者。

討厭老是找理由拖延者。

討厭老是說著下一次要好好把握機會卻只是說說而已者。

討厭那種把比賽「作品」當作「作業」來繳交者。

還是老話,沒有什麼比賽,非誰不可的。

這一屆做不到的,還有下一屆。

如果,你對於參加比賽有興趣卻找不到人願意給你意見的話,歡迎找我討論看看,不過,要避免自己成為上述讓我討厭者喔!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20240919:當你請假缺席時,班上會呈現如何的情況?你在班級中的角色?

二十幾個孩子從國一進到班級後,隨著時間的累積,每個孩子在班級中的角色就會越來越趨明顯。我總跟孩子們說,如果有天你缺席了,班上會有什麼樣的情況,便能看出你在班級中的角色與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