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月5日 星期六

20080105:給:文大姊&瓊大姊:有心才有行動力

有心,是第一個要素。




我覺得,有心才會有行動力。

看過太多那種說說而已的學生,也看過太多三天曬網兩天捕魚的學生,也看過太多隨便敷衍的學生,也經歷過許多只讓我單方面努力,自己卻毫不在乎的學生,慢慢地,我從這些經驗中結論出,還是努力地引導真正有心且有行動力的學生,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

最近已經不太去看學生的網誌或報台了,那種非雙向的互動會讓人逐漸失去熱度,慢慢地會讓自己失焦,忽略到那些在乎自己且用心的學生。就像我昨天跟某學生說的,當你感冒時,老師會關心你,問你:好一點了沒?而當生病的角色互換時,你卻忘了。

或許,這又只是我的龜毛之處,不過,當學生的這階段才是可塑性的階段。

昨天在網上看見一篇文章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http://paper.udn.com/udnpaper/POE0022/123996/web/

脫鞋拖鞋 文/米力

現在,我會將放在陽台的拖鞋,調整成朝外的方向,也會在浴室裏放一雙塑膠拖鞋。

去年在京都的日式民宿,投宿當天下大雨,我和老公的鞋都濕了,主人熱絡地取了拖鞋,客氣地遞給我們,並將拖鞋朝向我們。我們很不好意思地脫下濕答答的鞋子,將雙腳穿進皮製拖鞋,馬上感到一陣溫暖。
這是很含蓄的體貼。

隔天,我們早起準備出門,主人已將我們的鞋子自鞋櫃中取出,並將鞋頭朝外,鞋把就放在跟前,這也是一種細微之處的體貼,更是一種服務。

另一次投宿在金澤的一家小旅館,女將送我們到房間,替我們開門。好不容易可以休息,我雙腳一蹬,將拖鞋隨便踢開,便步上榻榻米。女將不慌不忙,先幫我拾起已呈「聖筊」狀態的拖鞋,再將鞋頭朝外放好,我這才發現自己剛剛的失禮和沒家教。

那天晚上,這間小旅館只有我們這一對旅客,放完行李,我們便出門溜達。

出門時,年邁的女將和氣地對我們說:「出門小心喔。」

回到旅館,玄關已經擺好兩雙拖鞋等候,是一種歡迎回來的感覺。

不需要言語,你便能體會。

因此,忽然對拖鞋發生了興趣,也發現在街弄裏專門賣鞋子的店面,光是拖鞋就占了大半,也放在最顯著的位置,大部分是皮製或布製的居多,可能多數家庭都鋪著木地板,這樣的鞋底,踩起來較不會發出大聲響,也較耐用。日本人選擇的居家用品,通常會考慮實用和耐久,價格反倒是其次。

日式廁所裏也有拖鞋。因廁所多半公用,所以會放上三雙,男用、女用、小孩用,材質多為塑膠。

在日式廁所外脫掉室內拖鞋,進去再換穿上廁所的拖鞋,解決完生理問題後,再將拖鞋朝內放妥,再換回室內拖鞋實在覺得很繁瑣,即使覺得麻煩,但不想被認為「不衛生」或「沒教養」,便入境隨俗了。

台灣家庭多半鋪地磚,因夏季潮濕悶熱,也很少在家裏或廁所穿拖鞋。因為衛浴是同一間,地板常濕漉漉地,有時上完廁所,出來便踩了一地的水漬腳印,因為習慣,所以也不覺得不好,不覺得會造成下一位使用者的不便。


後來發現,日本任何地方的公共廁所都是那麼乾淨,讓人安心。可從日本人穿、脫鞋子的繁瑣窺知,只多一份體貼的心,總是為下位使用者著想,便能維持整齊和乾淨。


反觀台灣的公共廁所,總是讓人卻步。廁紙常滾得一地都是,地上時常有「不小心」灑出來的黃金,馬桶上老有腳印或尿,垃圾桶內用過的廁紙和生理用品未經包覆,即使在高級的百貨公司裏,一樣慘不忍睹。我想,這跟國人少了那份體貼別人的心有關,也跟從小到大養成的習慣有關吧。

因此,我開始喜歡這種有點麻煩卻體貼的小小生活習慣。脫鞋,拖鞋,學習體貼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你們兩位都是很棒的學生,因為你們都會去留意「小細節」,對我而言,遇見這樣的學生會特別覺得珍惜,當一個學生會關心到自己小細節的時候,會有種感動。

兩位都有夢在追尋著,但都要對自己更有自信些,當自己看重自己,對自己有自信時,一切就會變得簡單容易多了!!

& 文大姊:如果有需要,別太客氣了,相聚的日子剩下四個多月,我能幫上些什麼,儘管開口囉!but...唯一的要求是,有心且要有行動力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20240919:當你請假缺席時,班上會呈現如何的情況?你在班級中的角色?

二十幾個孩子從國一進到班級後,隨著時間的累積,每個孩子在班級中的角色就會越來越趨明顯。我總跟孩子們說,如果有天你缺席了,班上會有什麼樣的情況,便能看出你在班級中的角色與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