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九月迄今,生活表現分數累積前二十名同學。
落後的十八位同學之所以落後,一定有其原因,除非自己願意改變,要不就是這麼平淡過完三年。
前二十名間的差距,也在每天的生活中不斷地拉大差距。
一批學生入學到畢業,彼此間的差距就會越拉越大。
----------
今早,自然老師來找我說了班上今天課堂上發生的問題,我依舊跟他說:「謝謝,辛苦您了!」。
學生不想改變,不想徹底改變,我能做的也不多,只是辛苦任課老師們了。
----------
每一屆我都嘗試比上一屆更多的事情、活動、體驗....。
但,當我發現這一屆的學生不懂得珍惜、積極努力去嘗試、不知道意義何在、不瞭解自己所擁有、....。那就收回,期待下一屆、期待下下一屆....
遇見有緣份、頻率相通的學生們才能激發出更多的動力,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回憶。
每個孩子的國中就是三年,但我卻可以一屆又一屆的度過三年。
每一屆的孩子自己能從這三年帶走多少,主要非是我給的多少,而是他們願意努力多少。
能夠跟著的孩子,我想他們的回憶會比同班其他孩子們更多。
其他的就是「看聯絡簿、陪吃午餐、陪午睡」,畢業之後,也不會有什麼聯絡,就算特地來學校想聊上兩句,我也只能說:「我很忙」。
在學校相處時,就沒什麼互動、互通了,畢業之後,裝熟是我很難處理的尷尬。
----------
很多時候、很多事情、很多學生,
都覺得自己做了什麼,所以就應該被看見,如果只是「曇花」,開花時不見得會被看見。
------------
1500 篇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